巴菲特对卡雷特评价极高,称他为“我的英雄之一”,并说他拥有“我所知道的人中最好的长期投资记录”
十二条投资准则
- 永远不要持有少于十只、且分布在五个不同行业的股票。
- 至少每六个月重新评估一次所持有的每只股票。
- 至少将一半资金配置在能产生收入的证券上。
- 分析股票时,把股息收益率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 止损要快,止盈要慢。
- 对于信息获取不充分或不定期的证券,投入比例不得超过整个资金的25%。
- 避免“内幕消息”,如同避瘟神一样。
- 勤于追求事实,拒绝依赖建议。
- 忽略一切机械化的估值公式。
- 当股市高位、利率上行、经济繁荣时,至少应将一半资金配置在短期债券上。
- 借贷必须极为谨慎,只能在股价低、利率低或下降、经济萧条时进行。
- 若有机会,应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有潜力公司的长期期权。
关于常识与判断力
- 常识,其实非常稀有。
-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运用常识。如果一个概念不够简单,我就不会碰。
- 我一点也不知道股市未来会怎么走。但我敢肯定,总有一天会来一次大熊市——很多人会赔钱。(这是卡雷特在1990年代牛市狂热时期的一句警示。)
- 持续实现10%的收益,是一种伟大的成就。真正做到的人极少。
- 我认为人们不该根据复杂的数学公式来买股票。如果你的研究准确,并且直觉也支持,那就照着做。
- 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30任总统,以其沉稳、寡言、保守主义经济政策闻名,被称为“沉默的卡尔”。)有常识,他每天下午打个盹儿,让国家自己运转。
- 别太担心你的股票。如果你买得足够便宜,它们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 我不是投机者。我买股票是为了持有——虽然不像巴菲特那样说永远持有,但也会持有很久。
关于长期持有
- 长期持有优质证券带来的财富,远超过频繁交易。
- 频繁进出市场是极致的愚蠢。有些人上午10:15买,下午3:45卖,疯了。
- 我买股票是为了长期持有。有些我持有了整整40年。(他去世时仍持有当年在霍华德·巴菲特建议下买入的格雷夫兄弟制桶公司的股票。)
- 我的策略很简单:买好公司,价格合适,然后长期持有。(卡雷特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就是从蓝筹印花公司合并而来,当时成本仅为235美元。)
- 我在80美分时买入露得清,可以在2美元卖掉,但我持有了八到十年,后来涨到了40美元。(卡雷特践行“买你所知”的投资哲学。有次他去波士顿旅行,在酒店里被一块香皂(露得清)惊艳到,随后研究公司、拜访管理层,最终买入股票。)
关于借贷与杠杆
- 我的第一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借钱。不借钱,你就不会破产。
- 1924年我遭遇保证金追缴,从此发誓不再融资买股。这也是我熬过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 要保持合理的谦逊,不要过于激进。理论上杠杆能赚钱,但长期来看是有害的。唯一可以接受的借贷,是用于长期按揭。
关于企业与管理层
- 我不喜欢投资“资不抵债”的机构。
- 要投资那些管理层看起来懂自己在做什么的公司。股东可做两项简单测试,无需精通财报分析,只要读董事长或总裁写给股东的信:语气是不是过度乐观?比数据本身还乐观?那就是坏信号!称职的管理者会提到问题,也会汇报成果。他们拿薪水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自我陶醉。
- 评估管理层的第二标准是他们对企业的持股情况……必须强调:关键人物应该持有相当于一年薪水的股份。
- 我始终会看一点:他们是否真的相信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个关键高管连一年薪水都没投进自己公司,那我会怀疑哪里出了问题。
- 从年报的语气就能看出端倪。如果管理层总是比数据本身更乐观,那就别碰了。如果语气稍显保守,结果却优于管理层描述,那可能是个好标的。
- 我喜欢看到年报在业绩不错时,依然强调风险和问题。相反,如果管理层大肆吹嘘,而实际结果没那么好,那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 要勤于寻找事实,别听建议。
- 我才不管分析师说什么。他们经常错得离谱。
- 管理层不该被股东斗争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拖累。最理想的结构是仁慈的独裁。(话虽如此,卡雷特的前提是:如果你对某个公司的“独裁者”没有百分百的信任,那就别投这个公司。)
- 投资海外更困难,因为许多国家的财务报告标准不像美国这么严格。所以如果你想投资海外公司,买可口可乐就行。
- 市场上最简单的公司是什么?可口可乐。从我的角度看,它就是把一种味道很糟的液体,卖出数十亿加仑,结果成了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关于投资经验与人生
- 我认为一只证券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它所处的行业。我就不认为汽车业是个好行业,它周期性太强。我更喜欢那些增长较为稳定的行业。
- 换手率高,通常意味着判断失误。
- 判断什么时候卖出实在太难了。我宁愿等它在并购中被动卖出,那样简单多了。
- 市场总会出人意料。所以要始终保持满仓。
- 我不相信应当持有现金。当然,也不是说一点都不留。
- 我没有什么硬性标准,主要靠直觉。市盈率12倍比20倍当然更吸引我。但如果成长足够快,20倍可能也不贵。
- 指望公司“转机”可能不是好投资。我宁愿看到它们真的走出困境,比如开始盈利。
- 上世纪60年代末,房车类股票火得不得了。那阵子你都快以为美国一半人口要抛弃房子开着RV住进拖车营了。结果当然没发生,这些股票从那以后就一蹶不振。
- 我在新英格兰银行赔过不少钱。我原以为别的银行是因为海外贷款出问题,而它没有。结果它专门擅长做极其糟糕的本地贷款。(卡雷特还曾因听从记账员建议买了一家石油公司股票。“他说得天花乱坠”卡雷特回忆“结果彻底惨败”,这只股票最终跌到12美分他才止损。而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位记账员后来被发现还在挪用公司资金,可谓祸不单行。)
- 挑好祖先,别抽烟,饮食适度,永远别烦恼。(这是卡雷特总结的长寿秘方。)
- 我喜欢工作,所以没打算退休。我想他们会把我脚朝前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