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与员工持股计划
4月15日,2025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比亚迪六角大楼召开,议题主要为41亿金额的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标准流程,没啥好说。
不过作为小股东,研究后还是对比亚迪的团队和王传福的坚持和定力表示赞赏,这41亿元人民币,全部是员工自己筹集,没有公司出一分钱,锁定接近25000名员工未来四年的工作和人员稳定。
当然只是三年就太小看比亚迪了,上次3亿元人数和金额都没有按照计划完成的情况下(计划3亿,150人,实际100人,1.97亿元),这次仍推出达25000人的员工持股计划,而且100%员工自己出钱。
王总对于未来需要极其有信心才能推出这个计划,看了太多的公司出钱回购,然后再做股权激励,用公司的钱奖励高官,大多数到了老板的口袋。
这一点,比亚迪做的有难度,但是很公平,员工看好看懂公司未来,公司就带着你买一些公司股票,帮你存着的意思,这是树哥的理解,四个字:难能可贵!
参会随记
以下是全程树哥的速记记录整理内容:
会议内容和流程都有公开的文件,树哥不再赘述,有一点树哥特别指出,老王所有该念的文件全部朗读一遍,这一点树哥点赞!
本次股东会,A股投资者46人,H股投资者3人,树哥去了两个人,太太休息在家,树哥力邀一起参加,感受中国好企业的那份自豪,还好,回来后,感觉满意度很高。
投资者问答环节
每次参加股东会,精彩在投资者问答环节,如下:
投资者问 (智驾方案)
天神之眼的智驾方案,c没有雷达,那么请问,未来汽车产业是激光雷达往低端拓展还是由于天神之眼c的成功,激光雷达的应用会减少?
王传福回答
传感器的发展很快,天神之眼分三个档次,是针对适应不同的工况而设,天神之眼A、B包括了城市领航,c只提供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也会发展,全民智驾之后,整个行业供应链飞速发展,成本已经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如果激光雷达成本可以做到很低,特别在夜间,激光雷达效果很好,超声波雷达也是,技术也在发展,精度好了很多。
一切都是为了安全,第一追求是安全、传感器的融合就是为了安全,激光雷达下探会是趋势。
投资者问 (兆瓦闪充技术)
油电同速发布会后,1360kw双枪,5分钟400公里等技术亮瞎了眼,请王总介绍一下兆瓦闪充技术。
王传福回答
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燃油车和电动车一直在比拼,充电速度慢是电车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个是比亚迪最重要的功课技术之一,也是比亚迪12万工程师花了很长解决的难题。
比亚迪考虑的事情很多:要覆盖现有的所有充电桩,成本不能增加、重量也不能增加,最核心的是千伏架构。
为了千伏架构,所有的零配件都要符合,碳化硅要做到1500伏,电机的转速、功率密度也会提高,成本又不能太贵。
公司12万名工程师团队,做了很多的预演、做了攻克,遇到老的充电桩也需要使用,500伏的充电桩也可以实现兆瓦闪充,这个问题就困惑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电池材料也是,内阻不能大,冷却材料也要符合,热管理也是巨大的障碍,工程师团队花了几年的时间解决相关问题,千伏架构以后,空调等也要符合千伏架构。
普通充电桩也可以做到,时间比别的品牌缩短30%,因为比亚迪的电池内阻很低,快充效率发挥到最大,还有软件协同也很重要,别人40分钟充满,比亚迪的车只需要25分就可以充满了。
意义深远,电动汽车的最后一块短板,汉唐一定会大卖。
投资者继续问 (兆瓦闪充与储能)
兆瓦闪充,牵涉到储能的问题,投资回报率、投资的问题:
王传福回答
兆瓦闪充储能针对特殊的小区,容量不够加上储能,满足电的容量问题,高速上不存在容量问题。
特殊小区的,特殊服务费有增加,充电桩的建设,发布会后,全国前20大的充电运营商都来洽谈合作,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比方,一个超充桩,过去一天只能满足20台车的充电,用了兆瓦闪充可以满足50辆,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简单,改一下主柜就可以实现兆瓦闪充。
最后结果很明显:运营商高兴、车主也高兴的双赢局面。
同时,2024年油车达到顶峰,柴油汽油也到了高峰,去年开始加油站的减少,全国目前有11万个加油站,很多加油站乐于转型为兆瓦闪充的运营商。
加油站改为兆瓦闪充站有很强的逻辑,每两年减少2万个加油站,这些即将消失的加油站就是最好的兆瓦闪充承接处!
此时,王总还不忘做个广告,希望全国的加油站和比亚迪合作建设兆瓦闪充站!
投资者问 (电池标准与操作系统)
新的动力电池标准很苛刻,比亚迪做好准备了么?
王传福回答
还不知道新的标准,比亚迪汽车占比30%左右,(后半句没说,树哥理解是比亚迪的车出问题的最少,硬咽回去了,)比亚迪的电池都走在前列,比亚迪一定是在行业最领先、最符合的国家标准的。
投资者继续问 (汽车操作系统)
汽车将来有没有自己专属的操作系统?
王传福回答
汽车也会有操作系统,目前基于Android,汽车和手机有很大不同,手机只有最多三个屏幕、两三个摄像头,汽车有很多屏幕,汽车有更多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麦克风也是,音响也是。
这么多设备硬件,Android是满足不了的,汽车的常用软件没有那么多,100个左右,手机的应用软件很多,手机和汽车的差异很大!
未来每一个主流的车场都会造符合自己的系统,比亚迪有很强的软件能力,也正在探索,怎么打造一个多屏幕、多喇叭、多摄像头的操作系统。
比亚迪有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在行驶的汽车,所以打造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机会会更大!
投资者问 (产品定义与固态电池)
未来产品的定义的思考?
王传福回答
汽车随着上下半场的转变,上半场只是在驱动方式上有了大的变化,下半场智能化刚开始,年轻人对于智能化有更多的追求,根据年轻人的要求推出符合年轻人的需求的产品。
云辇也是,垂直方向的控制方式,用电的方法来控制,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今年发布的技术只是技术鱼池的很小的一部份,而且会瞄着全球市场,全球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产品很兴奋。
投资者问 (固态电池)
电池方面的问题,固态电池会在将来大行其道么?
王传福回答
磷酸铁锂和固态电池只是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差异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
打个比方:铝车身比钢车身好很多,但是目前汽车行业99%还在用钢车身,材料的来源,汽车工业,规模化更重要,原料能不能可控,成本能不满足这些都很重要。
固态电池和普通的磷酸铁锂相比,不能满足500公里的时候,能量密度最重要,到了电动汽车都能满足500公里续航的的时候,能量密度就不是第一重要的技术,一箱油也就续航500公里。
固态电池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寿命也有问题。
现有的磷酸铁锂,可靠,性价比高,500公里续航,老百姓就会选择。
固态电池:理性看待。
1万名电池的工程师研发,比亚迪会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会平衡这个关系!
投资者问 (战略与未来挑战)
关于战略:中国城市的拥堵问题,不能指望汽车的增加,则出现了云轨,云轨的梦想是什么?
王传福回答
轨道交通,也是绿色出行,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不同,美国是车轮上的城市,东京就是地铁为主。
中国,轨道投资都是政府投资,不同阶段不同的影响,目前地方的财力有些受限,全球看,人口密度高,轨道交通为主。
结论:乘用车,电动对油车的替代,这个有更优先,言下之意,云轨目前不是发展重点。
投资者继续问 (成败、隐忧与挑战)
关于成败问题和未来:比亚迪成为今天的比亚迪的优势是什么?你内心的隐忧是什么,未来的挑战是什么?
王传福回答
技术驱动的公司,崇尚技术,技术可以改变、改善我们的环境,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地球的发展才可以持续。
用技术驱动,技术是比亚迪发展的基础,会继续坚持!未来,仍然用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指导公司发展!
危机:技术战略发展战略都不会有问题。
出海战略,地缘政治、这些可能是未来的发展的挑战,比亚迪通过全球化的投资,本地化的生产,力争绕开这些问题。
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服务国家战略也是基础,国家到哪里,我们也会到哪里。
总结感悟
整体感觉,王总成竹在胸,战略清晰,电车对油车的最后一块短板已经攻克,下面就是全球市场对油车的平替了。
比亚迪皮卡在澳洲的攻城略地,比亚迪品牌在英法的近期表现也很能说明海外的力度!
以上是速记整理,错误难免,敬请谅解!昨天回来后接待客人,没来的及整理,有球友催更,匆匆整理!
树哥理解:此投资者估计重点关注激光雷达产业,所以据此而问,很好,王总的理解也很到位,尤其上升到传感器的发展,尤其提到,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由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和要求提高,技术进步的也很快,这一点都能理解,过去只是倒车用,现在应用场景大大增加要求也大大增加,会倒逼技术进步,尤其有需求推动,智驾传感器的进步也会推动智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