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十问

从基础概念到病理生理机制,再到临床分型 👩‍⚕️

健康提醒 ⚠️

本文科普不能替代专业诊疗,如有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

本文只提供简单科普,具体情况请及时就医或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

概述 🌟

近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多。虽然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已有丰富科普内容,但仍有必要再次强调其危害性。

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持续性闭塞或严重狭窄,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不可逆坏死的临床急症。
核心机制流程:
斑块破裂/侵蚀 →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 血管闭塞 → 心肌缺血缺氧 → 无氧代谢启动 → ATP耗尽 → 钠钾泵失灵 → 细胞水肿、钙超载 →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 心脏收缩功能障碍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后果?

后果非常严重 😱: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分分钟要命!

三、急性心肌梗死都有哪些症状?

这些表现多样,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在急诊并不少见。

下壁心肌梗死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膈面缺血刺激迷走神经所致类似“胃炎”症状。
无症状性心肌梗死也常见,尤其在老龄和糖尿病人群中增加。

四、为什么有些患者起初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是正常?

心肌酶(如TNI、CK-MB)释放需时间,在梗死早期亦可是假阴性。例如肌钙蛋白发病3-4小时后才升高,肌红蛋白1-2小时后才升高。因此未到时间窗做检查可能“假正常”。

高危人群需反复检查心电图与心肌酶!

五、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区别?

非典型心电图更易被漏诊,高危患者要格外警惕。

六、为什么有些患者没有疼痛症状?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常因自主神经病变与心肌代谢异常,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痛缺血)。
长期高血糖可损伤神经纤维,抑制疼痛信号传导,并增加内源性阿片肽释放。
因此,心电图检查应为高危人群常规项目

七、哪些患者需心脏支架,哪些需要搭桥?

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者(如左主干+三支病变、严重钙化/扭曲/CTO)、
支架难以通过或再狭窄风险高的患者 ➡️ 需心脏搭桥
评分标准、病情详解需结合具体情况评估。

八、为何以牙痛、胃痛、上肢痛等不典型症状为主?

大约20%-30%的患者(尤其女性、老年、糖尿病)表现为牙痛、上腹痛、左臂痛等。
主要源于心脏与体表其他部位神经在脊髓同节段(T1-T5)交汇,导致大脑“误判”疼痛来源。
这易引起误诊,急诊医生必须警惕各种不典型表现。

九、可以自己服用硝酸甘油制品吗?

部分患者自服硝酸甘油无碍,但右心室心梗/急性下壁心梗伴心动过缓/主动脉夹层/肥厚型心肌病/24小时内用伟哥的患者绝对禁用
硝酸甘油可致严重低血压/休克,掩盖病情,延误救治。
正确做法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自行驾车或服药

十、饮酒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吗?

饮酒后出现胸痛等症状,切勿大意,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 💡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取决于您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发病反应速度以及对医护的信任与配合
如有疑似症状,请勿延误,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