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二王三恪”:延恩侯的兴衰 💔

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正统续承制度

“二王三恪”制度简介 🏯

中国历史上有一项延续了三千年的制度,除了个别朝代,从未废止, 这个比任何一个王朝延续时间都长的制度叫做 “二王三恪”制度

所谓“二王三恪”制度是古代的“宾礼”之一,也就是新朝夺取了天下后, 要封前朝子孙后裔王侯爵位和封邑,让他们继续祭祀宗庙, 保证前朝香火不断,也表达了对前朝的尊敬,更是为了凸显自己的 正统性

历朝历代,哪怕是少数民族王朝,大部分也都遵守了这个约定俗成的政治规则

清入主中原后制度断裂 ⚔️

但是满清入关之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明朝后裔大肆屠戮, 什么二王三恪,恪不了一点~

直到雍正年间,感觉天下也安定的差不多了,清廷也不再屠杀朱家后人,反而发现:

屠杀没了,没人可拿出来撑台面了...

延恩侯朱之琏:明裔的担当 👑

经过一顿搜山检海般的寻访,清廷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人选。

  • 他名叫朱之琏。祖父朱彝某在松山大战中兵败,投降后被编入镶白旗下,算是比较可靠的人了。
  • 朱之琏自己很争气,中了进士,然后当上了亳州知州

由于干了很多实事,当地老百姓给他建了生祠,表达对他的敬重。 但朱之琏坚决拒绝,认为自己不配,于是当地人把祠堂改为书院,供学子读书。

升迁事迹

朱之琏升为安庆府同知时,乡民虽然十分不舍,但觉得不能阻挡他的仕途, 于是许多民众带着酒肉果蔬,为他一路送行,“涡水两岸无隙地”。

后来亳州发洪水,朱之琏奉命前去赈灾,再次救乡民于水火,让亳州百姓成功转危为安。

由于他政绩十分出色,后来调任正定知府。之后他被清廷封为世袭一等延恩侯, 抬入正白旗汉军,负责祭祀明代宗庙陵寝, 算是恢复了“二王三恪”制度

清末的延恩侯:落魄与无奈 🥀

到了清末,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已经穷困潦倒。 溥仪出于好奇,还专门接见了他一次,据说连觐见的官服都是借的,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了。 当时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还专门给他拍了一张照片。

到了1929年,朱煜勋以“生计奇窘,无法维持”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

民国研究来研究去,觉得再给个爵位肯定不合适, 但是不管也不太好,毕竟咱们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恢复完中华你就不管人家了?咱连溥仪都管过,还差养活他? 所以就给了他一个职位,让他负责看明代陵墓,月薪50大洋,也算是给了个不错的铁饭碗。

自盗家陵的悲剧与终结 🪦

然而朱煜勋干了一件谁都没想到的事情:

他带着人去盗自己家墓了...

事情败露后,内政部官员极为愤怒,朱煜勋被免职, 专门成立了护陵警察所来看护明十三陵...

感觉老朱要是知道,能被气活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