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知识与行动的探索之旅

思考与成长的心得笔记

舒适区与心流状态

人类最舒服的状态就是不用动脑子,凭借感觉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凡是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就击中了我们的痛苦区,更别提还需要执行一系列逆人性的想法,有些人停留在动脑子,有些人停留在执行上。

如果动脑执行本身存在激励,我们甚至可以忘记时间的存在,借用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概念,这种状态被称为 “心流”

读书与兴趣驱动

早些年,我看过很多书,大多数是被动的学某些技能,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和缺乏经历对照,当时读起来很痛苦,特别是一些投资类的书籍,很长一段时间能记起来的恐怕只有书名和某个观点,记忆最深的反倒是 兴趣驱动的刘慈欣小说集,因为大刘总是能把简单的物理学知识藏匿于宏大的叙事中,这种 科幻爽文真的很挑动人的神经,所以当时我每看完一本枯燥的书都会奖励自己一本大刘的短篇小说,只有读大刘的短篇小说才能体会到心流状态。

知识的积累与思维递进

早些年看的那些 投资类的书,都说是经典,但是对于我而言并没有多大受用,之后的很长时间我没有再读一本相关的书,因为我觉得读也读不懂,更形象的说是 读不透,因为知识是递进融入我们思维的,缺乏某部分知识就很难和一本书同频,打个很简单比方就是你不知道加减乘除,看再多高等数学都是迷糊的。

  • 等我意识到之后,这几年更多的专注于 基础知识的填充,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历史和地理,虽然也不是很顺畅,但是一直在反复了解,中国史、美国史、欧洲史,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对于我来说历史是 时间上的锚点,地理是 空间上的锚点,只有知道这些,我想了解的一本书才能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面前。

探索与兴趣的支流

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也进入过一些小的分支。我试着了解并理解 宗教,德尔图良的一句话特别形象,

因为荒谬所以相信

我一直想去三教圣地的 耶路撒冷走走,今年或明年我一定要去;我也渐渐理解 天价艺术品,能够和收藏家共鸣,甚至在而立之年还学起了 画画,笑死;在了解 神圣罗马帝国历史时候,我的目光还注意到 贝多芬上,为体验音乐器具的复杂度,还买了一把 吉他,学起来太难了…总之,很多有意思的事

交易与经典阅读的价值

回过头来,这两年几乎全职在 交易,做交易极其考验心性,并且高波动性市场一会天上一会地下,冰火两重天,反复横跳,我被很多人叫过“老师”,但是我才是需要老师的那个,我知道够资格的不会来当我老师,来当老师的不够资格。

每每受阻的时候,我都会重读经典,只要一看都会有受用,书才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再回头看相关投资的书,真正可以达到 心流状态,边看边满足的那种,我真正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反复读经典书籍。

关于知识与行动的省思

  • 在这个世界,最廉价的就是 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太容易获取了,拿之即来;
  • 在这个世界,最具性佳比的事情就是 读书,收益和成本之比趋于无穷大;
  •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代价,就是 “我知道,但我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