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开始写过去经历了,就可以多写一点,也算是给以后可能写给自己看的回忆录搭个框架。
初入互联网圈:技术与野心
凭借自学得来的一点编程经验,混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是初创公司,不过那个时候没啥风险投资的概念,公司是一位香港老板投资的,我去了开发部,所谓开发部,不过是租了一间民宅,几个人堆在一间屋子里,其中一位美工,几个做网页的,包括我,那个时候没啥工具,所有网页都是一行一行程序敲进去的,一开始用HTML,后来稍微复杂一点用上了JavaScript,再后来还用上了一个叫做ColdFusion的网页数据库开发工具,这好像是公司真正花钱买的正版软件,还花费了不少时间学习。
公司的技术总监是一个美籍华人,香港老板请来的,想法很多,包括做门户网站或者搜索引擎,要知道雅虎只是创立于1994年,1995年互联网才在中国提供公众服务,1996年想在中国做互联网搜索引擎,那是相当超前的。奈何我们这一群没啥本事的开发人员压根搞不定搜索引擎这么复杂的事,搞的技术总监从硅谷找来一个伯克利毕业的高材生,但是也没搞出什么东西。
移居香港的一年 (1997)
后来觉得简单的开发网页没出息,开始考虑通过网页提供一些额外功能,这个时候老板与技术总监与硅谷高材生都去了香港,为了沟通方便,把我和另外一位开发人员也叫去了香港,那是1997年,想来叫上我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了Cold Fusion这个开发工具。
在香港前前后后待了一年,住在港岛的一个公寓宿舍中,当时没感觉,后来看了一些香港同事的房子,觉得我们老板还是很地道的,虽然不算特别宽敞,但是独立卫生间独立厨房,房子里活动空间也还不错,比我们一些香港同事住的地方都宽敞。最关键的是离公司近,走路过去几分钟,那可是湾仔,会展中心附近,寸土寸金的。
香港期间的收获:英语能力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与那位硅谷高材生交流,那位高材生性格挺特别,本事是真厉害,但是脾气算不上很好,偶尔还会吵两架。
也顺便印证了吵架是练习英语听力与口语的最好途径,这个方面不过关,对方骂你你听不懂,想要反击张不开嘴,那不是活活被欺负么。
结识一位理想主义者
虽然那位高材生脾气不好,但是我对他是极度佩服的,不只是因为他的技术能力,更加是因为他的理想主义。他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被称为“白左”的理想主义者的含义。
作为一个出生与成长在加州的标准白人,他原本可以愉快的度日,以他的技术能力,在硅谷的互联网企业找一个好工作一点也不困难,但是他最大的心愿不是如何富裕的生活,而是如何拯救正在受苦的厄立特里亚人。
他的事业:援助厄立特里亚
他不是口头说教派,他具体的行动是自己花钱花精力为厄立特里亚搭建一套气象预报系统。
所以他基本的生活就是,跑去厄立特里亚做开发搭系统,钱花完了,找地方打工攒钱,比如到我们这家小公司,他自己没啥花销,钱都攒着,等到攒的差不多了,就又跑去厄立特里亚。我曾经问过他有没有一个结束的时间点,答案是他准备把这当作终身的事业。
这是真正的纯正的国际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
这段经历的价值
这段经历的宝贵之处在于,一方面开始紧跟互联网的潮流,另外一方面也练好了英语,虽然从来没有出国留学经验,而且英语用起来语法错误百出,但是突破了口语与听力的障碍,对于日后职业的发展大有帮助。
所谓时代的浪潮,也需要自己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