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q9adg的知乎回答,讲的是怎么成为一个果断的人。这个寻根问底的逻辑是在线的,可以给价值观去伪存真,推荐大家可以看看。
如何成为一个果断的人?
果断:经由“洗礼”而获得的特性
这其实是一个经由“洗礼”而获得的特性。
什么洗礼呢?——一次因为犹豫迟疑而导致的深刻遗憾和一次因为过早下结论而导致的懊悔。
两轮关键的“洗礼”
第一轮:你要经历“其实我早点做出决定,无论什么决定,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打磨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只能交付一个半成品”。
第二轮:你要经历“我结论下得太快了,其实还应该多投入一段时间来避免方向性错误”。
两轮都经过了,你才会学会识别“最佳决策点”,并且真的开始明白“不到时机不下定论,下了结论不必纠结”的双重必要性。
然后你才会学会最初级的“果断”。
果断的真正内涵:并非速度,而是时机与坚定
果断并不是“立刻下结论”,果断还包括断然、明确的认知“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最好时机”。
是基于综合经验确认自己是在最佳时机点下了尽可能好的赌注,从而进入了一种“下好离手,愿赌服输,但凭天意”的坦然状态,使得你在那个时机点之前坚定的不做结论,而那个时机点之后坚定的不做动摇。
是这两个坚定,成就果断的本质。
而不是“下决定很快,下完就不后悔”的表象。
专业决策者的秘密:事前的准备与框架
这种“下决定很快,而且落子不悔”的现象并不是果断造成的,而是因为善于做决定的人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总管全局、负责决策的(无论是家庭的还是组织的)团队角色,以至于万事缠身,不断有最佳决策点接踵而至而导致的一种表象。
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事来即应,当机立断”,但事实上这些决断的端倪早在旁观者见证之前就已经被看见,决断已在酝酿之中了。
专业的决策者会在根本没有这事之前就思考好“假设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置是什么”,这是一种闲来无事下意识的思维游戏,一种本能的娱乐。
这种下意识的娱乐产生两个最重要的输出:
- 一种观测事件是否发生的监察机制(就像杀毒软件的守护进程)
- 一个决策框架
因此,那些早已被预备好决策算法和监视进程的事件,刚一出现端倪就会被监察机制看到。只等“现实允许的最大可得情报”这一个变量补齐,决策框架就会立刻产生质量优良的结论。
掌握决策时机:等待“最后一刻”
而“现实允许的最大可得情报”,说穿了,就是等待事态进展到你能等待的最后一刻。
这一刻之前,静如处子,稳如泰山。
这一刻之后,积极行动,勇猛精进。
一刻也不多等,一刻也不少等。